他从小被称为神童,且历经四朝而不倒,最终官至宰相,让人钦佩

读天下史 · 2025-03-01 18:43

李泌的一生可谓是跌宕起伏,经历四朝,依然能保全自身,这和他一直崇尚的道家思想有着莫大的关系。据说李泌出生时就有“异象”,他在母亲肚子里待了三年才出生,一出生就前发齐眉,后发遮肩,他的母亲一点痛苦也没有,所以他还有个小名叫“顺”。李泌自小聪明过人,书看一遍就能背过,是远近皆知的小神童。

开元十六年,偶然一次机会,唐玄宗一看这孩子就非常喜欢,让其以“方圆动静”为题作诗。小李泌张口就道“方如行义,圆如用智,动如逞才,静如遂意。”意思是做事要方正,用智时要圆通,若有一朝如龙飞九天,要用自己的才能报国,他日也可在宁静中寻找惬意。这正是体现了道家思想。当时的李泌只有七岁,唐玄宗觉得有这样的神童是国家一大幸事,便赐予李家束帛,命李家对他善加抚养。成年后,李泌擅长研究《易经》,经常游历嵩山、华山、终南山之间,仰慕神仙的不死之术。后被唐玄宗诏入朝中,命他待诏翰林,供奉东宫,太子李亨待其极为优厚。

李泌因写诗讥讽宠臣杨国忠和安禄山,被杨国忠记恨,结果李泌被送往湖北安置,使他远离长安,于是李泌在那里脱离官府的管制,遁名山,过起了隐士的生活。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逃亡四川,太子李亨在灵武仓皇继位,史称“唐肃宗”。这时肃宗想起了好友李泌,便四处寻访,找到他,要封他做宰相,李泌坚决推辞,不要做官,此时的大半江山都在安禄山手中,肃宗和他形影不离,同吃同睡,所有国家大事都先咨询李泌,当时李泌一身白衣,玉树临风,故被人称作“白衣山人”。他提出剿灭安禄山的计划,建议长子李俶为征西大元帅,为肃宗收复两京出谋划策。

回到长安后,李泌受到宦官李辅国和权臣元载的排挤,自己主动提出要归隐山林。李泌以退为进,避开了小人的嫉妒和攻击,设法保全了自己。数年后,肃宗驾崩,新帝(唐代宗李豫)即位,他感念李泌当年对他的保护,诏他回来为翰林学士,还为他赐婚,希望他留在朝中,因为李泌不肯依附元载,于是丞相元载向代宗上书,称李泌有才华,可担任江南西道判官一职,代宗竟然同意了,李泌再次离开朝堂。元载犯罪伏诛后,被代宗召回,后又被宰相常衮所忌,被派到南方,李泌虽被贬职,但依然关心军国大事,不远万里向代宗提出建议,代宗也都照办了。

皇太子李适(后来的唐德宗)曾与李泌交游,欣赏李泌的淡泊名利,继位后,拜李泌为相,虽然李泌当宰相时间短,但他勤修内政,充裕军政费用,保全功臣将领,对外和回纥、大食,达成“贞观之盟”。李泌一生行义用智,游刃有余,逞才于危世,静意于山川,宦海沉浮,总能用一颗从容的隐者之心对待,实在令人钦佩。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