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是24节气中的第15个节气,它是仲秋的开始。而至于为何将它称之为白露,还因这一节气时,告别暑天的闷热,天气开始转凉,湿气在冷空气影响下凝结,形成了晶莹剔透的露水。不过关于白露节气的讲究和说法有很多,早白露,单日行!白露有三怕,具体指哪些?2个忌讳别忘记!
01、早白露,单日行什么意思?
白露又分为早白露和晚白露,那么该如何区分是早还是晚呢?
从交节时间可见,今年白露为9月7日23点32分7秒,也就是农历八月十二。在大家看来,白露交节点是在晚上,按理说应该是晚白露。
不过古人另有算法,依照干支历法来计算,白露交节点为夜子时二刻,因而属于夜半前,为昨日。而过了24点时为夜半后,属于今日。
看似白露交节时间比较晚,可它却刚好抓住了申月的小尾巴,过了24时后就为酉月。因白露在酉时前,属于早得不能再早的早白露。
与此同时,白露交节时间又属于农历八月十三甲子日甲子时,因而依据古人的算法,这才有了早白露,单日行的说法。
在民间看来,早白露并不是一个好的预兆,民间有早白露,湿漉漉的说法,意思是如果出现了早白露,那接下来降雨的可能性较大,而此时庄稼已开始陆续成熟,最忌讳降雨,不然庄稼收获都成一个难题,因而有白露单日行,苍天哭不停的说法。
而民间也有八月十二一场雨,腊月初八没有米的说法,农历八月十二为天沾日、降水日,因而白露降雨的话,那秋收时雨水会更多,对庄稼收成影响较大,且冬天冷得比较早,天气寒冷。
正所谓白露宜晴不宜雨,天气晴朗有利于庄稼的成熟以及谷粒干物质的积累,可让颗粒更饱满,庄稼产量更高。
02、白露有三怕
白露节气期间昼夜温差比较大,大家需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不过老农们也有一句民谣,那就是白露有三怕,到底是哪三怕呢?
首先自然是害怕降雨,毕竟金九银十,每年9月中下旬开始,全国多地玉米、水稻、大豆迎来收获,而如果白露降雨且比较频繁的话,那对庄稼生长的影响比较大,颗粒很难饱满,甚至会出现倒伏、霉变等现象。
因而民间有句话说白露前是雨,白露后是鬼!
其次是害怕刮风,在老农看来,白露刮风也不是一个好的征兆,对作物收成影响非常大,尤其是刮北风,可能会出现秋旱情况,对大家的生产生活也会产生很大影响。
如老农所言白露一场风,乡下人做个空,说的就是刮风对作物收成影响巨大,老农们可能忙了一年都是一场空。
三是怕早霜,众所周知,霜是在气温极低的情况下形成,通常要等到晚秋时节才会出现。但如果气温降得非常快,白露时就出现早霜,那对庄稼影响是非常大的。
毕竟早霜会使得作物加快枯死,作物积温不够,颗粒难以饱满。像红薯这类地下块茎作物,一旦遭遇早霜,那红薯块茎就不会膨大,个头偏小。因而,农民也会祈祷别出现早霜。
四是怕没露水,白露白露,自然要有露水的,因昼夜温差变大,每天清晨时都会看到露水。而如果白露节气时没降露水,那就意味着昼夜温差小,不利于庄稼有机物的积累,籽粒不饱满,千粒重降低,粮食难以成熟收获。
最后是害怕露身。白露节气开始,北方气温已明显下降,且多地均已迎来真正的秋天,此时大家也必然要穿上外套。而秋天的特征是昼夜温差大,正所谓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因而大家也要注意早晚多添加衣服。
而那些有冲凉水澡习惯的朋友,到了白露之时就尽量别赤裸身体,更别冲凉水澡,不然寒气很容易侵袭而来,对自己的健康不利。
03、2个忌讳别忘记
1、晚上入睡不贪凉
白露节气时,夜间会越来越冷,尤其是西北风刮来,夜间气温下降幅度大,如果大家不盖被子,或对着风吹,很容易就会使得寒气入体,人也容易着凉。
2、白天别做剧烈运动
白露节气时,气温开始收敛,而人体皮肤也会同步内敛,毛孔关闭,此时如果还剧烈运动,那就很容易出现淤堵现象,代谢受到影响,进而容易出现疾病。
各位朋友,你觉得民间关于白露的讲究和说法有道理吗?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