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高兴回答楼主的问题,都说后主是个“扶不起”的刘阿斗,那么诸葛亮为什么不篡位自立?他要是自立会有什么后果?听小编慢慢道来。
诸葛亮在27岁那年被刘关张三兄弟架出了茅庐,开始担任刘备集团的“首席执行官”。不想刚加入刘备集团,刘琮就投降曹 *** 了,刘备又一次面临生死关头。但这也是考验诸葛亮的大好时机,该诸葛亮出手了,如果不能帮刘备度过这次难关,那世人对他过去常自诩管仲乐毅恐怕要笑掉大牙了。
值得庆幸的是诸葛亮不负众望,凭借着自己三寸不乱的舌头说服了碧眼小儿。赤壁一把火烧得曹 *** 丢盔弃甲,经此一役诸葛亮彻底征服了刘备,连关羽张飞都对诸葛亮佩服得五体投地,诸葛亮就此奠定了自己当仁不让的军师地位。
接下来的日子里刘备几乎是把诸葛亮奉为神明,对军师是言听计从。诸葛亮也没让刘备失望,占荆州下益州,刘备的地盘越来越大。但这个时候刘备开始飘了,这一飘就出了大事,从诸葛亮加入“公司”以来,刘备还是之一次没有听诸葛亮的忠告,但就这一次就招来了夷陵大败,自己也丢了性命。
刘备死后,属于诸葛亮的时代来临了。领相父衔,阿斗性情懦弱,基本上蜀汉的军政大权都交给了相父诸葛亮,诸葛亮是否考虑过换蜀汉的招牌呢?在诸葛亮的规划中,可能也有过这样的念头。这是人的本性,但诸葛亮生性谨慎,从不弄险,改换门庭是大事,头脑发热是绝对不行的,诸葛亮迅速分析了改换门庭的利弊:
首先是刘备的白帝城托孤,诸葛亮虽然拿到了“假节钺”相父的权限,但李严同样被刘备托孤,也算一个辅政大臣。而且李严与自己久有不和,这刘备也是知道的。刘备为什么要用两派不和的人同时辅政?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他就是想形成权力的相互制约,这样反而有利于权力平衡,刘备用李严大概就是基于这种考虑。
除了李严,刘备还把自己的“大舅哥”,吴壹和吴班安排在诸葛亮身边。二吴的妹妹嫁给了刘备,史称刘太后,也就是刘阿斗的嫡母。从吴太后的角度讲,她是绝对不允许诸葛亮换招牌的,她自己都不用干政,有两个哥哥在军界做 *** 就够了,她的实力也是不容小觑的。
刘备在白帝城除了交代托孤大任,还给诸葛亮玩了一把“诛心”的游戏。刘备满脸真诚地告诉诸葛亮:“卿才十倍曹丕,必能成大事,若阿斗可辅,则辅之,若阿斗不成器,卿可自取。”从表面意思看刘备等于是允许诸葛亮换招牌的,但实质是给诸葛亮上套。如果诸葛亮真要换招牌,刘备的这句话会成为他一辈子的阴影,让他永远活在内疚之中。
刘备虽然给了诸葛亮绝对的大权,但同时也在他身边布下了这么多棋子。诸葛亮何等的聪明,表面上自己大权在握,但文武大臣跟着自己走是有前提的,一旦自己换招牌,就指挥不动这些人了。
如果诸葛亮真的要决定改朝换代,就必须先铲除这些异己势力,否则只能痴人说梦。也就是说虽然自己看似大权在握,但换招牌也是有极大风险的。成功了还好说,万一失败就是身败名裂遗臭万年,多年后他的侄子吴国太傅诸葛恪就是很好的例子。
在诸葛亮的潜意识中,与其冒着极大的风险去换招牌,不如做个无冕之王。比如曹 *** 就是很好的例子,曹 *** 虽然称魏王,大权独揽,但终其一生都还是汉朝的臣子。诸葛亮现在也是相父,蜀汉军政大事都由自己掌握,实现平生抱负即可。如果能北伐成功,那么历史丰碑上刻的必然是诸葛亮的丰功伟绩,而不是刘禅。所以自立并非明智的选择,作为相父的好处要远远大于冒险自立。
那么如果诸葛亮就是喜欢过皇帝瘾,非要冒险一把会有什么后果呢?毕竟这样的人很多,同时代袁术就属于这类人,后果是十分严重的,三国鼎立的局面随时会崩坍。
前文已经说到,诸葛亮一旦换招牌蜀汉内部必然立时混乱。且不说诸葛亮能不能成功,内乱一起曹魏孙吴必然都会趁机入侵。蜀汉底子本来就弱,很可能会提前结束三国鼎立的局面。至于是魏一统天下还是吴一统天下就不得而知了,但蜀的快速灭亡是显而易见的。
平sz15《四柱预测技法》 邵伟华 26.00平sz77《四柱精萃》 邵伟华 26.00平sz148《周易与预测学》 邵伟华著 32.50平sz180《四柱预测例题解》邵伟华著 原书复印件40元平sz213《邵伟华四柱预测学入门》20元(书籍)SZ1 《四柱预测学释疑》 陈圆、邵伟华 30元SZ2 《邵伟华四柱特训班讲义》 邵伟华 30元SZ54 《四柱特训班面授辅导》 邵伟华 10元SZ56 《八字命理特高班讲义》 邵伟华 35元SZ90 《用天干地支预测疾病》 邵伟华 18元SZ91 《生不孝儿女是人类的悲剧》 邵伟华 18元SZ363《邵伟华四柱预测学入门》50元(资料)平fs260.立宅安坟秘传 邵伟华著 12元平fs352《风水旺宅宝典》邵伟华 25元平bg23《卜筮易知》 邵伟华点校 28.80BG194《邵伟华周易预测学入门》(上下册)45元平XX47《邵伟华神相篇》邵伟华 26.80元XX133《相手术》邵伟华 70元平fs431《风水天地立宅安坟风水秘传》邵伟华 35元
有一件最后悔的事就是没有嫁给我前男友,替天行道,把这个“渣男”收了,我们相识,相知“相爱”四年,生活的的坎坎坷坷,我们都一一克服,我们因为彼此而改变自己,
最后命运给我们开了一个“国际玩笑”,既然因为距离的原因,让我们不得不向现实低头,也许因为太小,不懂的也太多,更不知道该怎样改变现实,所以我们就结束了,输给了距离。
现在回头想想,其实两个人的感情有时候也比较脆弱的,当遇到问题时就选择放手,但是分手之后后悔也有很多,
这辈子有很多很多后悔的事,可惜世上没有“后悔药”,如果一旦错过,就会失去。
'假如时光倒流,我愿重新选择,勇于面对现实,承担责任,
这些大家,我是丫丫
这传说中“北洋 *** 骗走日本一亿四千万”的“给力大事”,正是民国历史上著名的“西原借款”事件:1916年至1918年,北洋段祺瑞 *** 与日本寺内内阁签订的一系列贷款协议,总金额高达一亿四千五百万日元。由于经办人是日本首相寺内正毅的亲信西原龟三,因此史称“西原借款”。
这样一笔巨款,除了之一期的500万日元,在1920年偿还完毕外,其余的一亿四千万日元,北洋 *** 都是崩子儿没还,拖到北洋 *** 垮台,1928年 *** 在“全国财政会议”上一句“对于贿选总统之下的北京 *** 所借的外债概不负责偿还”,就叫这笔数额巨大的“欠款”,就此不了了之。“北洋 *** 骗走日本一亿四千万”的说法,也从此长期流传。其实,以《北洋人士话沧桑》里的记载,“借钱”的段祺瑞,当时就说过“这些借款谁打算还他呀,只要咱们国家强大起来,直接一瞪眼全拉倒”。再看最后结果,没拿回钱的日本,似乎是当了冤大头。但素来精打细算的日本,真能这么轻易上当?
这就要首先搞清楚:为什么北洋 *** 要借钱?为什么日本当时肯出这笔钱?“西原借款”发生时的1916至1918年,是北洋枭雄段祺瑞风光无限的年代,却也是他主政的北洋 *** ,日子一年不如一年的苦年头。本来就是个军阀混战的时代,各地画地为牢,北洋 *** 连正常的税收都收不上。以段祺瑞心腹曹汝霖的回忆说:北洋 *** 当时每月亏空八百多万,月月拆东墙补西墙。名义上“中央 *** ”,眼看就揭不开锅。
就是在这个节骨眼上,新上台的日本首相寺内正毅,派特使西原龟三前来“送温暖”:缺钱?你找我啊!
比起家徒四壁的北洋 *** ,同时期的日本 *** ,却正是钱包发鼓的时候:由于欧美列强都忙着打之一次世界大战,暂未参战的日本,在亚洲吃起了独食,一战前债台高筑的日本,当时每年贸易顺差七亿日元,银行现金储备突破十五亿,摇身成了列强里的新土豪。手里有钱的日本,当然心思也活络起来:既然之前因为《二十一条》,闹的中日关系降到冰点,那这次就换个办法——用钱砸。于是,在寺内正毅上台组阁后,其炮制的《对华借款方针》就火热出炉,表示要以大量资金投入,换取日本在中国的“有利的权益”。而“西原借款”,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值得一提的是,比起之前欧美列强的对华“贷款”来,“西原借款”确实很“良心”:比如当年袁世凯跟五国银行签订的《善后大借款》,贷款总额 *** 0万英镑,但扣掉“佣金”等手续费,最后中国拿到手的,竟只有760万英镑。而“西原借款”呢?中间没有任何手续费,段祺瑞 *** 拿到手的,就是实打实的一亿四千五百万日元。对于当时内外交困的北洋 *** 来说,这似乎是笔难以拒绝的钱。
当然,日本人可不是善男信女,借钱的目的就是“有利的权益”,而以寺内正毅本人的算盘说,他更想把段祺瑞变成亲日的傀儡。因此“在中国投资一亿日元,其效果可与其他国家投资五亿至十亿相匹敌”。所以在借款条件上,日本人也不停夹带私货:“西原借款”的八笔借款合同,以“参战”“交通银行业务整理”“电信”“吉会铁路”“山东二铁路”等为名义,条约细则深入到中国各方面,严重侵犯了中国的 *** 。所以,虽然段祺瑞心安理得的觉得“谁打算还他呀”!可日本也不傻,你不还?人家可以通过其他方面找补回来。拿到钱的段祺瑞,放心大胆的用这笔钱维持 *** 开支,甚至招兵买马“ *** ”,北洋军阀的战乱也进一步升级。这些,恰是打着“借款”名义扩张对华权益的日本,最希望看到的。
而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西原借款”的大坑就已初现:当中国提出收回山东权益的正当要求时,日本就搬出了“西原借款”关于山东问题的相关条文,直接让中国代表团陷入了被动里。
而其他的“借款条件”,更给日本侵华,打开了种种方便之门。比如“交通银行业务整理”这条,就让日本金融业拿到了对华投资的优先权,对华金融贷款暴增十倍。又比如“吉黑林矿借款”,日本出了点“小钱”,就拿到吉林黑龙江的林矿 *** 。“满蒙四铁路”这条,更叫日本控制了吉会线长开线等铁路线路。日本的对华投资与贸易利润,也从此滚雪球般激增。这些借款协议,成了日本对华经济政治渗透的急先锋,看似被“赖账”,其实收获颇丰。所以坚持“西原借款”的寺内正毅,虽说因此也受了好些攻击,但在他下台之后,依然洋洋自得表示:“(西原借款)实际上扶植日本对中国之权利,何止倍于二十一条”。确实,当年日本处心积虑逼签《二十一条》都没拿到的好些特权,却通过“借款”拿到了!甚至复盘多年后的抗日战争,好些个大坑,也恰是“西原借款”时挖下!
所以,“骗走日本一亿四千万”的事情,与其说是“外交妙笔”,不如说,是一桩因为短视造成的,发人深思的外交教训。参考资料:陈宇,黄佳梦《西原借款问题新探》 裴长洪《西原借款与寺内内阁的对华策略》、 钟鸣晨《北洋 *** 的财政困境与对日关系》、 曹汝霖《民初外交回忆录》、 王毓超《北洋人士话沧桑》、杜春和《北洋军阀史料选辑》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在电商十几年的冲击下,哪些行业还能屹立不倒?
其实我们从2019福布斯排行榜就能看出来:
地产:恒大集团、碧桂园、万达集团
医药:恒瑞医药/翰森制药
实体制造业:美的集团
汽车行业:吉利控股
科创领域:网易、字节跳动、 ***
养殖畜牧业:牧原股份
快递行业:顺丰控股
石化:恒力集团
1、地产(恒大集团、碧桂园、万达集团)这个行业应该很好理解,我国的房地产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其上游承接着钢铁和建材等行业,下游串联着建材、家居、营销、装饰和家电等行业,更与我们每个家庭息息相关,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无论是地产开发,房屋售卖,还是商场、写字楼租赁等,都跟电商八竿子打不着。虽然有专家预测,地产行业闭眼躺赚时代已经终结,并且今年双11天猫也推出了房屋线上拍卖的业务,但仍不足以动摇地产行业的根本,况且还有房地产宏观调控在那里摆着。
2、医药(恒瑞医药/翰森制药)首先是我们的消费习惯,虽说现在可以有送药上门的服务,但归根到底还是从附近的药店拿药。其次,很少有人会在网上买药,买件衣服买到次品大不了退货,如果吃到假药,后果可想而知。
我们习惯到正规医药看病,医生都会根据患者的病情来按药物计量搭配疗程,也够吃了。没听说吃完了再去网上买药的,而且这还不能刷医保卡。
其次是行业限制,国家规定,现在抗生素类、注射类、等药品不能在网上直接交易,只能走 *** 就,这样就成了线下付款交易。
由于政策目前还没有放开,医药电商能卖的品类及其有限,目前只集中于医疗器械、套套、隐形眼镜和部分保健品、OTC。
当其它电商在法律的边缘疯狂试探的时候,医药电商则只能远远观望一下,毕竟风险太大。
3、实体制造业(美的集团)电商对于实体制造业的影响是积极的。由于以往信息反馈不及时,传统的企业都是批量生产,是从生产到消费,这样厂家很容易出现产能过剩。
而电子商务的特点之一就是根据订单精准生产、有效供给,同时也改变了传统生产线和生产方式。
对供应商来说,原有散落的供应商通过平台的整合也变得更加有序,紧密围绕着生产商的需求提供原材料,而通过电商渠道打开市场的制造商变得更加强大,对供应商的吸附和整合能力更强,也更容易实现规模化效应。
随着电子商务服务平台的业务范围已开始向网上交易、物流配送、信用支付等服务领域的延伸,让企业可以享受全链条上更多的服务。从覆盖范围上看,电商已经不单单局限在国内,跨境电商的发展也帮助更多的制造企业把产品销售到世界各地。
4、科创领域(网易、字节跳动、 *** )从网易目前的业务构成来看,在线游戏仍是公司绝对的支柱,Q3财报网易游戏净收入为115.35亿元人民币,同时网易云音乐、CC直播和有道在线教育等收入也在逐步上升。
而拥有微信及WeChat的合并月活跃账户数达11.51亿, *** 的智能终端月活跃账户数为6.534亿的 *** ,地位更不可撼动。如果说 *** 实现了从连接“人”出发,再连接“内容”,到连接一切;那后起之秀字节跳动则从“内容”出发,触达用户情感,再连接“人”。
拥有今日头条和抖音两大王牌,字节跳动2019年广告收入预计1000亿元。这已经不止是传统意义上的信息流工具,随着信息流和抖音的可能打通,头条的未来更是一片光明。
其他类型如:汽车行业(吉利控股),养殖畜牧业(牧原股份),石化(恒力集团)等行业更是电商无法触及的。充其量只能带动其终端产品的销售,如汽车零件、肉蛋奶食品、织造、化纤等。而快递行业(顺丰控股)更是盼着电商发展,他们俩都是一个鼻孔出气的。
确实,在电商的冲击下,加之消费者不断升级的多元化需求,传统行业在过去受到了不小的冲击,但近两年这种情况也在慢慢改善。
比如京东开设线下智能体验馆,打着互联网旗号的小米也早在线下发力。阿里旗下芝麻信用推出的“轻会员”,短短1个月,就已经有超过 *** 0个商家加入轻会员,既可以让消费者可以直接先享受会员优惠,又能商家更容易获得优质付费会员。联合天猫开放的“信用购”用户只要拥有芝麻分和花呗额度,就可以先试用再购买。
电商这两年不断出现这种“重回线下”的现象,是因为线下有着线上无法替代的趋势,这就是体验感。现在电商的用户已经基本饱和,“打通线上线下”在未来可能会成为众多商家的战略选择。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