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讲日本天皇有没有王陵。
这个当然是有的,而且是世界上最壮观最多的,因为日本王室是世界上最古老最悠久的王室,沿继到今天还存在,已经有两千年(他们自己说的啊)的历史,所以一共有九百多个皇家古墓,而且有的古墓很壮观,比如仁德天皇皇陵。这个陵被称为大仙皇陵,从天空看像一个锁孔。
春夏的时候,还是很漂亮的,到了冬天,叶子一落就跟秃头一样了。
据说,宇航员曾经在火星上发现了跟这个造型很类似的东西。
难道,这个日本人是火星人?
这个陵有多大呢?如果二千人造这个坟,需要十五年才能够堆出这么大的坟包,而且这个坟包不是利用丘陵, 是实打实堆出来的,据推算,相当于两个秦始皇陵那么大。
这个是因为当时日本处在古坟时代,这个时代的特征就是贵族疯狂造大坟。所以造出了这个巨无霸。而这个造大坟的习惯应该还是中国传过去的,因为这个坟的样式是上圆下方,跟中国秦汉时期的坟很像,那很可能是秦末动荡时期,中国移民带过去的技术。
墓主人是谁呢?日本人说是仁德天皇,但其实没有什么证据,人家说是,那就是喽,他们开心就好啊。
日本人造大坟一直造到了唐朝,到了唐朝,他们又来向中国学习了,渐渐地,造大坟的习惯就没有了,日本进入了飞鸟时代,但日本皇室的坟还是有的,只是没有么这大规模了。
日本皇陵是有王陵的,那有没有盗呢?
当然不可能盗啊,因为人家日本天皇一直存在啊,现在还有啊,人家还存在着,有专门的军队守护,你怎么去盗?
就算日本天皇不掌权的幕府时期,幕府也是承认天皇地位的,天皇还是更高象征,甚至在日本民众心中是神化的,日本全民把日本天皇当神一样看,谁会去挖神的坟呢?
所以,这是日本天皇的坟没人盗的原因。此外,日本皇室也不像中国皇族那样流行厚葬,墓里的宝贝并不多,吸引力也不大。
到了现在,日本的皇陵还是保护的很好,像仁德天皇墓是封闭的,一般人进不去,专家进入外围,就开始要洗手戴手套,也不允许拍照,更不会成为景点而收费啦,我们说过,中国数大陵都是创收大户,秦始皇兵马俑,明十三陵一年的门票就上亿啦。
那有没有考古的?
像我们就为了考古,把万历皇帝的陵也挖了啊。 这当然也不存在的,任何说要挖日本皇陵考古的,都是在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
而且,日本人自己也不会考自己皇陵的古,为什么?因为日本的历史,你懂的,早期全靠编,有人戏言,要是挖开古墓,发现里面躺的那位是出差不回来打卡的秦朝员工徐福那就尴尬了。
而且日本皇陵很多都是指认的,不是考古考出来的,人家说这个是我们多少代祖宗,那个是我们多少代祖宗,全靠皇室指认,尤其唐以前的,他们说啥就是啥,反正日本正儿八经的史书到了唐朝时才有。
这样一来,更不可能去考啦。
据说,日本皇室祭拜祖先,也不是每一座古墓都去的,只去有确切证据的古墓。毕竟拜错了,那就吃亏了。
所以,日本皇陵保护得相当好,谁去盗日本全民跟他拼命。
另外, *** 自己的皇陵不盗,他们侵华,倒是挖了我们一些墓,这个事情我们下回再聊。
上个月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华侨与欧洲民众就提前举办了一场“点亮欧洲心脏”大型元宵灯展。
以四川自贡彩灯之乡集团作为代表,展示各式各样的彩灯装置。
向欧洲乃至世界展示了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
外国友人体验中国手工灯笼
而奥克兰中心公园则迎来了第十九届元宵灯会。
在3月1日-3月4日四天之内,除了有无数的手工花灯,前来观赏的群众还能欣赏到中国传统艺术表演。
包括书法名家现场挥毫、糖人艺术、山西老腔、西安木偶剧等。
特斯拉还将在这里展示他们全新的特斯拉电动车。
虽然看着别人的元宵活动精彩纷呈,但在匆忙的城市里,真正好好地在传统节日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人,又有几个呢?
大多是吃个汤圆意思意思,再趁着购物网站节日打折来一波剁手。
中国传统文化要是仅依赖稀缺的手工艺人和原始的人工手段进行传播,在快速的社会发展中是很容易被弱化的。
黑莓酱认为“科技+文化”才是未来在更广阔的范围内,让传统文化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爱。
去年,英特尔中国研究院携手旗下著名机器人“一只手”(Eagle Shoal)亮相湖南卫视科普综艺《我是未来》。
这个独臂机器人与我国皮影戏大师秦礼刚先生,为观众带来了经典皮影戏《武松打虎》。
该机器人利用触觉感知和视觉识别技术,学习如何扮演“老虎”一角。
通过科技使传统文化得以焕发新生,让年轻观众更加关注这项正在消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百度在今年年初与故宫博物馆合作,借百度输入法推出了AR故宫表情包。
黑莓酱也玩了一把!下载百度输入法,可以根据你的人脸表情(人脸识别技术)加上手动输入文字,合成一个既有表情又有文字的故宫表情包。
用户可通过百度输入法,让孔子、唐太宗、武则天的历史人物,跟着自己做出各种逗趣表情。
录制完毕后还能添加文字存储为2D/3D表情包,在社交聊天中以科技突破历史次元的形式,极具趣味性的传播中华文化。
这娘娘要是知道了,得向天再借五百年
马化腾曾在康奈尔科技学院演讲时表示:
“无论AI和科技怎么进步文化都是无法代替的”
所以 *** 也一直在尝试将文化与科技结合在一起。
去年12月29日, *** 与敦煌研究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同时携手启动“数字丝路”计划。
要利用数字技术来传承文化遗产。
凡是文物都抵不过时光的“侵蚀”,敦煌研究院一直致力于将敦煌莫高窟和壁画进行数字化储存。
▲莫高窟-第220窟-主室-南壁乐舞(局部),虚拟修前后
由 *** 云为其提供私有云存储解决方案,目前已有超过70TB的数据储存于云端。
“数字敦煌”也已正式上线。
通过官网 *** e-dunhuang *** ,在家即可观赏敦煌壁画的细节。
拖动鼠标即可虚拟游历全景莫高窟,有VR支持的用户更可体验“身临其境”。
“数字敦煌”内全景画面
*** 也和故宫进行了合作,在故宫的数字化过程中建立VR数字博物馆。
只要带上VR头盔,就能一下子被历代文物所包围。
再也不用去在故宫门前排上8小时的队伍咯~
即便是假期亲临历史旅游景点的盆友,游客过多,解说员分身乏术时,可通过微信小程序“博物官”(黑莓酱才没有打错字!)
扫一扫文物识别,马上从数据库中为你找到详尽解说。
除了AR/VR、云计算、智慧旅游, *** 还借助游戏、动漫、音乐不断向年轻群体输出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比如 *** 动漫联合敦煌研究院,打造以敦煌IP为基础的漫画,以“二次元“形式传递敦煌文化价值。
而 *** 音乐则参与梳理和复原演奏敦煌古曲谱。
*** 曾在热门手游《王者荣耀》中推出具有敦煌视觉特点的文化皮肤,并建立还原皮肤设计过程的纪录片以及皮肤故事站。
更有“长城守卫局”系列,以吸引年轻人用户关注长城修缮问题。
虽说近日 *** 在游戏原创性上遭遇了一些小风波,但 *** 游戏学院第二期开普勒计划孵化的毕业生,倒是交出了不少“科技+文化”的好作品。
国内 *** 团队tag Design借 *** 平台推出两款功能性手游,《榫卯》(sǔn mǎo)和《折扇》。
《榫卯》(Wood Joints)是以中国传统工艺榫卯为主题的科普游戏,给用户介绍超过30种榫卯结构。
利用3D模型,对榫卯进行360°的观赏和拆分组合。
在游戏过程中,能了解到相关工艺历史,及目前国内尚在进行榫卯相关设计的工坊。
《折扇》(Folding fan)支持中日英法四种语言。
以中国折扇传统文艺为题材,通过交互+轻解谜的推图小游戏形式。
同样是通过3D模型,用户可体验 *** 折扇的16道工序,但 *** 作比《榫卯》复杂多样,还有每个步骤的详细原理和历史由来。
据悉接下来 *** 还将推出一款以北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为背景的功能游戏,希望通过对游戏的全新演绎,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戳视频了解一下《榫卯》 *** 幕后的故事:
我们可不能在科技快速更新的洪流中丢失了对传统文化的敬仰。结合科学技术,开拓符合时代发展的,创新传承及传播中华文化的形式,也是日后科研的一大方向。
想涨姿势提升撩妹/汉知识库?敬请关注头条号【智黑inHeater】。
这里有每日更新的脑洞黑科技,智能好物评测及良心干货分享。
想成为一个风趣又有思想的新时代人类,那就赶紧来找嘿嘿一起玩吧~
从风水学上来说,中国结作为吉祥饰品,是可以在家中悬挂的,悬挂的地方需要结合中国结的大小、样式等来选择。走廊、卧室、书房都可以悬挂中国结(卧室一般悬挂在床头),以美观实用为主,但是厨房、卫生间是不能悬挂的,储藏室也不适合。不过大家选择悬挂最多的地方是客厅,一进门就可以看到红红的中国结,造型对称优美,色彩鲜艳夺目。寓意美好的它们能提升家居的格调,带给人愉悦的心情,也能助力自家风水运势的提升。
舒绰,隋东阳人。稽古博文,尤善相家。吏部侍郎杨恭仁想迁葬祖坟,请舒绰等海内外五六个知名阴阳家为其选择佳地。然而纵说纷纭,各抒己见,所选地点多个,不知哪个地点正确。然后恭仁便派手下人前往葬地,各取样土一斗,将其所在方位和地理形势“悉书于历”,密封起来,然后将样土示众。几位阴阳名家说后,人言人殊,只有舒绰所言丝毫不差。不仅如此,舒绰还说:此土五尺外有五谷,得其即是福地,世为公侯。为了验证此话,恭仁便与舒绰同到该处进行挖掘。等掘到七尺,便发现一穴,如五瓷大,有栗七八斗。原来此地过去曾为稻田,因蚂蚁捞窝,故土里含米。
僧一行,俗名张遂,河北巨鹿人,精通历法、天文。所提出的“山河两界说”,对后世堪舆家们的“界水理论”,有重大影响。
司马头陀,曾学习堪舆之术,历览洪都(南昌)诸山,钦定佳穴 170 余处,多有所验。一日在拜见奉某百丈(即禅宗高僧)时说:我最近在湖南觅得一山,可住一千五百善知识者。百丈问:“老僧可否住得?”答曰:“不可”。然后指着旁边在座的华林觉说:“此为主人也。”后来李景让率众人建庙于此,请朝廷赐号“同庆寺”,此地遂成禅学中心。结果与其预言一样。其著作有《水法》传世。
僧人泓师,黄州(黄冈),善阴阳算术,武则天当政时,泓师曾帮着张说(燕公)在京城长安东南购置一宅,并告戒说:“此宅西北地最是王地,慎勿于此取。”过了一个月,泓师又对燕公说,此宅气候忽然索漠,肯定有人在西北角取土,燕公与泓师一起到西北角查看,果然有取土处三处坑,皆深丈余。泓师大惊曰:“祸事!令公富贵止一身而已,二十年后,诸君皆不得天年。”燕公惊问:“可否填之?”答曰:“客土无气,与地脉不相连。今纵填之,如人有痔疮,纵有他肉补之,终是无益。”后来后来燕公之子张均、张即皆被安禄山委任大官,叛乱平定后,张均被诛杀,张即被流放。竟如其言。泓师曰:“长安永宁坊东南,是金盏地。安邑里西,是玉盏地。”后来,永宁坊为王鄂宅,安邑为北平王马宅,王、马二人都进入官,王宅累恩赐韩弘正、史宪成、里载义等,所谓金盏破而再制;马为奉诚园,所谓玉盏破而完也。
丘延翰,字冀之。永征年间以文章著名。后游泰山,与石室之中遇神人授《海角经》,遂通晓阴阳,依法选择,无有不吉,开元时为同乡卜选葬地。适逢太史向皇上奏曰:“河东闻喜有天子气,朝廷忌之,派人挖断所葬之山的龙脉,并下昭捉拿他,可是没有捕到。于是又下诏免去其罪,求其进京献艺。丘以《八字》、《天机》等书进呈。被唐玄宗授予亚大夫之官,死后祀三仙祠。
杨筠松,字叔茂,窦州人,长期居住江西,号救贫先生。曾以《疑龙经》、《撼龙经》、《立锤赋》、《黑囊经》、《三十六龙》等书。被后人尊为江西派祖师。僖朝国师,官至金紫色光禄大夫,掌灵台地理事。黄巢破京城,乃断发入昆仑山步龙。曾路过赣州,以地理术行于世。自称救贫仙人。
徐州,古称彭城,华夏九州之一,大汉龙兴之地,霸王定都之城。东连淮海,西接中原,南通吴越,北控齐鲁,素有“五省通衢”之称。
徐州作为有着6000年灿烂文化的历史名城,从古至今,诞生了数不胜数的杰出人物,现仅列举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诸位如下:
彭城得名于彭祖,因此徐州最著名的历史人物,当然是彭祖。
1、彭祖:原名钱铿,黄帝后裔,颛顼之玄孙,陆终氏第三子。上古养生学家,华夏烹饪鼻祖,被尧帝封于大彭国,因称彭祖。以长寿著称,经三帝历夏朝而至商末,号八百岁。现徐州境内有大彭村、彭祖井、彭祖墓、彭祖楼、彭祖园等胜迹。
彭祖园内——彭祖像彭祖园2、徐偃王:嬴姓徐氏,名诞,字子孺,是西周时期徐国国君。徐国统辖淮河、泗水一带,建都下邳良城(今江苏邳州),方圆五百里,朝贡者三十有六国。曾联合九夷伐周,威德日远。春秋之际,只有周王室称“王”,各诸侯国大者为“公”,次者为“侯”,小者为方“伯”。徐偃王僭越“伯”位而称“王”,周王室自然不能答应,只是因其势大,承认其为东方霸主。周穆王巡视各国,遣楚国袭其不备,大破之。徐偃王携子北徙彭城,百姓感其仁义,从之者数万。作为徐国的代表人物,徐偃王当之无愧是徐国文明史的奠基人、开拓者和领袖人物。
徐偃王3、刘邦:(前256—前195年),字季,沛郡丰邑(今徐州丰县)人。秦末,陈胜、吴广首举义旗,刘邦起兵响应,号沛公。初从项梁,后与项羽联手,很快推翻暴秦统治,被项羽封为汉王。经五年楚汉战争,于前202年击败项羽,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刘邦为西汉开国皇帝,史称“汉高祖”。
汉高祖——刘邦4、项羽:(前232—前202年),名籍,字羽,泗水郡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秦末农民 *** 军领袖,军事家。公元前209年,从叔父项梁在吴中(今苏州)起兵反秦。巨鹿之战,大破秦军。秦亡后,分封十八路诸侯,并自封为西楚霸王,都彭城。历经五年楚汉战争,被刘邦击败。垓下之战,全军覆没,自刎于乌江。
西楚霸王——项羽5、萧何:(前257年—前193年),沛郡丰邑(今徐州丰县)人。西汉开国功臣、政治家,“汉初三杰”之一。曾在秦朝为沛县吏,辅佐沛公刘邦 *** 。攻克咸阳后,收取秦 *** 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全国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和社会情况,对日后制定政策起到重要作用。楚汉之争时,荐韩信为大将,以丞相身份留守关中,稳固后方,向前线输送兵卒、粮饷,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朝起了重要作用。汉朝建立后,担任相国,史称“萧相国”,后封酂侯,名列功臣之一。他采摭秦朝六法,制定实施《九章律》。主张无为而治,采用黄老之术,休养生息。汉高帝十一年(前196年),协助刘邦消灭韩信、英布等异姓诸侯王。汉惠帝二年(前193年)去世,谥号“文终”。
萧何6、刘向:(约前77—前6年),初名甦,字子政,沛郡丰邑(今徐州丰县)人,楚元王刘交四世孙。阳城侯刘德的儿子,经学家刘歆的父亲,西汉著名经学家,文学家,中国目录学鼻祖。汉宣帝时,授谏议大夫、给事中。汉元帝即位,授宗正卿。汉成帝时,任光禄大夫,改名为向,官至中垒校尉。建平元年去世,年七十二岁。曾校阅群书,撰成《别录》,为中国目录学开山之作。今存《新序》、《说苑》、《列女传》、《战国策》、《五经通义》。编订《楚辞》,联合儿子刘歆共同编订《山海经》。
刘向刘歆父子7、解忧公主:(前120—前49年),西汉楚王刘戊之孙女。汉太初四年(前101年),和亲公主刘细君去世,与乌孙王军须靡留有一女叫少夫。为巩固与乌孙联盟关系,解忧公主奉命远赴乌孙,仍嫁于军须靡。军须靡死,其堂弟翁归靡继位,解忧公主改嫁翁归靡,生三男二女。翁归靡死,军须靡与匈奴夫人所生子泥靡继位,解忧公主又改嫁给泥靡,生一子鸱靡。曾在匈奴攻乌孙时,向汉求援,共破匈奴。在乌孙欲倒向匈奴时,请汉出兵至敦煌,并遣使持汉节行赏西域各地,使乌孙复归汉。晚年思乡心切,请归汉地。宣帝悯之,于甘露三年(前51年),迎其及孙男女三人归汉。诏赐田宅,两年后病逝。
解忧公主8、张道陵:(34—156年),原名张陵,字辅汉,东汉沛郡丰县(今徐州丰县)人。道教创始人,世称张天师。曾任江州令,不久辞官入洛阳北邙山,精思学道。云游名山大川,访道求仙。曾居江西贵溪县云锦山,筑坛炼丹,三年神丹成, *** 现,遂改山名为 *** 山。后入蜀,居鹤鸣山,作道书24篇,用符水咒法为人治病。相传太上老君曾降临蜀地,传授张道陵“正一盟威之道”,遂就此创立道教,尊老子为教祖,奉《道德经》为更高经典,以“道”为更高信仰。入道者须出五斗米,时称“五斗米道”,后世也称之为“天师道”。张道陵为天师派之一代天师,所以在道教中被尊为祖天师。
道教创始人——张道陵9、张昭:(156—236年),字子布。三国时期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东汉末渡江,任孙策长史、抚军中郞将,极得信任。孙策死后,又辅立孙权。赤壁之战前,主张投降曹 *** ,引孙权不满。孙权 *** 车骑将军时,任命张昭为军师。孙权被封为吴王后,拜张昭为绥远将军。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后,改拜辅吴将军。嘉禾五年(236年)去世,年八十一,谥号“文”。
张昭10、净检法师:西晋末年彭城(今徐州)人,俗姓仲,名令仪,居洛阳,父曾为武威太守。令仪自幼好学,琴棋书画,无不精通,经史诗文,尤雅爱之。晋愍帝建兴年间,时沙门僧法始在洛阳城西门说法。净检聆听后顿悟,几经波折,终受智山法师剃发受十戒,成为沙弥尼,为中国之一位受戒的比丘尼。后在洛阳创建中国之一座女性出家人修行寺庙——竹林寺。徐州东郊狮子山,东晋时有青园寺,经重修,改为竹林寺。
净检法师11、刘裕:(363年—422年),字德舆,小名寄奴。祖籍彭城郡彭城县绥舆里,生于晋陵郡丹徒县京口里。南朝宋开国君主,世称宋武帝。刘裕幼年家贫,曾打渔、卖鞋为生,侍奉继母以孝闻。后入北府军,战功显赫。元兴三年(404年),击败桓玄,掌握东晋大权。出兵灭南燕,收巴蜀,平后秦,官至相国,封宋公。元熙二年(420年),代晋称帝,定都建康,国号宋。永初三年(422年)五月病逝,享年六十岁。
宋武帝——刘裕12、刘义庆:(403年—444年),字季伯,原籍彭城(今江苏徐州)人,世居京口。南朝宋宗室、文学家。宋武帝刘裕之侄,长沙景王刘道怜次子。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深得宋武帝、宋文帝信任,备受礼遇。十三岁即受封为南郡公,其叔父临川王刘道规无子,即以刘义庆为嗣,袭封临川王。元嘉时,历仕秘书监、丹阳尹、尚书左仆射、中书令、荆州刺史、江州刺史、南兖州刺史、开府仪同三司等。著有《幽明录》、《宣验记》、《后汉书》、《徐州先贤传》、《江左名士传》等,皆散佚。仅存笔记体小说《世说新语》一书,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临川王——刘义庆13、刘知己:(661-721年),字子玄,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唐代著名史学家。平生专攻史学,又屡任修史之职,深知官设史局之流弊。认为史家须兼备“史才”、“史学”、“史识”三长,而尤重“史识”。著史强调直笔,其私撰《史通》,是中国之一部史学评论专著,影响深远。他一生著述很多,还有《刘氏家乘》、《刘氏谱考》、《睿宗实录》、《刘子玄集》等。
刘知几14、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熙宁十年(1077年),任徐州知州,元丰二年(1079年)离任。主政徐州期间,勤政爱民,建苏堤,抗洪水,寻石炭,造福百姓。徐州今存黄楼、快哉亭、放鹤亭、东坡石床、苏堤等胜迹。苏轼在徐州留下诗词170余首,其散文名篇《放鹤亭记》流传甚广。
苏轼15、陈师道:(1053—1102年),字履长、无己,号后山居士,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北宋文学家,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为诗字字锤炼,句句斟酌;为人坚守节 *** ,安贫乐道,向称苦吟诗人。苏轼知徐州时,常与之诗文唱和。得以推荐,曾任徐州教授、太学博士等职。“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代表作为《后山集》。
陈师道16、李煜:(937—978年),初名从嘉,字重光,原籍彭城(今徐州),生于江宁(今南京),号钟隐、钟山隐士、莲峰居士,唐元宗李璟第六子,南唐末代君主,世称李后主。宋兵破金陵,出降,被俘至东京汴梁,封违命侯,后被毒死。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更高,有“千古词帝”之美誉。
千古词帝——李煜17、张竹坡:(1670—1698年),名道深,字自德,号竹坡,彭城(今徐州)人。有诗集《十一草》,曾评点过《东游记》《幽梦影》等。张竹坡虽自幼聪颖好学,然屡试不第。24岁时,第四次应试,仍落第。此后便遍游京师、徐州、金陵、扬州、苏州等地,结交天下名流。返乡后,于家中草堂评点《 *** 》,开创性地称之为“之一奇书”,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刊刻《皋鹤堂批评之一奇书 *** 》。三年后去世,年仅二十九岁。今汉王紫金山麓有张竹坡墓。著有《 *** 评点》和诗集《十一革》,《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传于世。
张竹坡18、李卫:(1688—1738年),字又玠,号恰亭,江南铜山(今徐州丰县)人。康熙末年,捐资为员外郞,补兵部。雍正皇帝倚为重臣,历任云南盐驿道、云南布政使、浙江巡抚、浙江总督、兵部尚书、署理刑部尚书、直隶总督等职。以忠诚勤敏,勇敢任事,粗率狂纵,政绩卓著,享誉当时。为官清廉,不畏权贵,不论所任何职,在位时能体察民间疾苦,深受百姓爱戴。乾隆三年(1738年)病逝,乾隆帝命按总督例赐予祭葬,谥敏达。现丰县有李卫墓。
李卫19、孙凤鸣:(1905—1935年),又名凤海,铜山县(今徐州铜山区)人,著名爱国人士。16岁随父闯关东,曾参加十九路军淞沪会战。后结识南京 *** 领袖华克之,接受***思想。1934年加入晨光通讯社,为。在1935年11月1日召开的国民四届六中全会上,欲借全体 *** 合影之机刺杀 *** ,因蒋未现身,向汪精卫连开三枪,致其重伤。孙凤鸣被卫兵击中,次日凌晨去世。
爱国志士——孙凤鸣20、萧一山:(1902—1978年),原名桂森,号非宇,字一山,以字行。中国历史学家,江苏徐州人,一生专治清史,有“清史研究之一人”之称。就读北京大学的数年间,举一人之力,课余完成一部规模宏大,包罗万象的《清代通史》,震动史学界。梁启超、 *** 、朱希祖及日本今西龙博士等亲为之序,被誉为“奇人”。人们将他与孟森并称为中国清史研究的两大奠基者。他还搜罗太平天国史料,编成《太平天国丛书》、《太平天国诏谕》、《太平天国书翰》、《中国近代秘密社会史料》等书,因此又与简又文、郭廷以被称作当代研究太平天国史专家。曾先后任北平文史政治学院院长、河南大学文学院院长、东北大学文学院院长、西北大学文学院院长、 *** 中央研究院院士等职。1978年,逝于 *** ,终年77岁。
萧一山徐州历史上著名人物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有兴趣的读者朋友,可以参与讨论补充。
图像拍摄于徐州名人馆园。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