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藏易》和《连山易》,据史料,只有其名,没有留传。是否存在,无法确定。
《周易》,《史记.周本纪》,西伯即周文王“其囚羑里,盖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史记.日者列传》,“自伏羲作八卦,周文王演三百八十四爻而天下治”。即:伏義作三个爻的八卦,周文王在伏羲八卦基础上作六个爻的六十四卦。六十四个六爻卦,合计三百八十四个爻。
伏羲易,周文王易,《史记》里都称《易》,托名孔子《易传》也称《易》,并无“周”字。因周文王之故,为与伏羲易,传说的《连山易》、《归藏易》区分,后世才有《周易》之名称。
《史记》的说法,周文王作六十四卦。《周易》的卦辞爻辞又是谁作的呢?据托名孔子《易传》,“《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当文王与纣之事邪?是故其辞危。”
《易传》并没肯定卦辞、爻辞为周文王所作。《周易》卦辞、爻辞多有文王身后之事,不可能为周文王所作。如,明夷卦之六五爻辞,“箕子之明夷”,箕子被囚,是在文王之后的事,武王克纣,释箕子之囚,箕子献《鸿范》(洪范)九等,九条治国大策。
不仅如此,现通行的与《周易》合为一书的《易传》,否定了周文王作六十四卦。《易传.系辞下》有先于周文王的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等五位圣人已使用了六十四卦之“离、益、噬嗑、乾、坤、涣、随、小过、睽、大壮、大过、夬”的描述,如,圣人根据“大过”卦发明棺椁。
七十年代出土马王堆帛书《周易》,与通行本大不一样。一,卦符不同,爻为直画“一”与类“八”字形。二,六十四卦卦名多有不同,仅八卦:键(乾),川(坤),辰(震),筭(巽),赣(坎),罗(离),根(艮),夺(兑)。三,卦辞、爻辞多异文,内容大致相似。四,六十四卦卦序完全不同,之一键(乾),第二妇(否),,第三十三川(坤),,第六十四益。
并且,帛书《易传》也与通行本不同,仅《系辞》篇名同,但文字不同,其它篇完全不同,为《二三子问》、《衷》、《要》、《缪和》、《昭力》。
帛书《易传》也否定了周文王作六十四卦。只不过说法不同,如通行本说根据“夬”卦发明书契,帛书本说根据“大有”卦。
同一个周文王怎么可能在伏羲《易》八卦基础上作两套不同的《周易》六十四卦?
《周易》,托周文王之名的伪作。
【地丁老师讲神话故事】,看了以上朋友们回答,的确“太有才了”。在【百度】上查一查答案,回头自己一编就提交了。可是,你不知道,【百度】上的答案也不一定准确。这样的话。你永远也弄不懂【易经】的真谛了。
再这样下去,不用多少年,【易经】这部人类史上最伟大的著作,就成了一文不值的垃圾书籍了。嗨……
朋友们,就连人类始祖【太昊伏羲】,也不知道天在下地在上👆怎么就成了【泰】卦了。
好了,大家请听【地丁老师讲神话故事】,讲解天在下、地在上成为【泰】卦的秘密吧。
的确,【易经】有三代四个人完成的。起初,伏羲只研出了先天八卦。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后来的周文王把先天八卦重叠研出了六十四卦。是也就有了今天咱们讲解的【地天泰】这一卦了。周文王造后天六十四卦的时候。是以先天八卦为主,也就是下卦(内卦、主卦、体卦)。也是初卦、本卦基卦。在下卦的基础上加上了上卦。(外卦、客卦、用卦)
所以,在【易经】六十四卦中,就以下卦为主,为大、为始、为根基。以上卦为辅、为终、为枝干。天地无上下。
因此,就有了乾下坤上为【地天泰】卦。天在下为大,地在上为小,小往大来,乃【泰】也。
是迷信!也不是迷信!
易经最初的用途就是占卜,关于占卜,是不是迷信?一般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1:就是不信,就是迷信!
2:就是相信,就是迷信!
3:占卜也是有一套非常 *** 的逻辑作为依据的,明白占卜所依据的逻辑以及原理,你就知道占卜原来就是大数据分析。
你认为大数据是不是迷信?
如果不告诉你马云是通过大数据分析就能知道全国各省市妇女的三围,而且还特别准,那马云在你看来是不是占卜大师?
简单讲迷信和科学的区别:
1:不知道原理,只相信结果,这是迷信!
2:知道原理,相信结果,这是科学!
有空学习下易经吧!除了占卜,还是一本哲学书,除了教你趋吉避凶,还教你做人的道理。
用易经的思维来看世界,你会看到不一样的世界。对易经有兴趣的朋友,对风水布局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
李易聊易礼,用最通俗的语言来说易经,用最简单的办法教你最实用的易经,活学活用,现学现用,让易经不再神秘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