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潘文伟
我与孔子似乎比较有“缘分”,因为在我很小很小、小得像颗花生米时,就与孔老师握过手了,为何?因我出生的地点,就在孔庙旁边的一所小学里,直线距离就与孔子塑像相隔不到一百米,与酃星门相隔不到五十米,所以我命里有文昌星。
那时的孔庙很荒凉,还有狐狸精传说,我却不怕,常常与小伙伴们翻墙过去,在孔子塑像上爬来爬去……这,不就是与孔老师握过手了么?一个从小就与孔老师握过手的人,现在来谈谈他的“老师”,谈谈他的武功,这不过份吧?
遥想孔子当年,正是战乱时代……
曾经的某一年3月,演员濮存昕做客“扬州讲坛”,主讲《我与我的角色》,在谈到影视作品《孔子》里的孔子“会武功”时,濮存昕很气愤,说:“如果把孔子搞成会武功的话,我觉得对恶搞的人,大家应该群起而攻之!”这话气得电影《孔子》的导演胡玫哭笑不得。
我也觉得濮存昕在瞎胡闹。按照濮存昕的观点,孔子应该是个文绉绉的人,是个知书达理、外表谦和、甚至木讷怕羞、手无缚鸡之力的好好先生。所以,当电影把他演成会武功时,对圣人无比崇敬的濮存昕愤怒了,说这是“恶搞”,而且看得出他对“恶搞”是十分厌恶的。
濮存昕演戏还是有点点功夫的,打广告呢,功夫当然要次一点,但总还勉强,马马乎乎糊弄得过去,毕竟,造型一摆,女粉丝还是有一些的。然而,说到文化和历史,我看濮存昕就算了吧,不要在那里装成很懂的样子,更不要因此而“愤怒”,那是很具可笑性的!
孔子在世时的春秋时代,社会思想很活跃的,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诸子百家,包括杂家吕不韦、农家许行、兵家孙膑、纵横家张仪苏秦、阴阳家邹衍、名家惠施、法家李悝、道家老子、儒家孔子、墨家墨翟等,这些文士、武士、隐士、辩士、方士、法士之士,组成了当时的知识阶层……而那时,文士与武士是不能截然分开的,两者互为表里,也即说,一个文士,往往就是武林高手。
那么,当时的孔子会不会武功呢?这应该是没有什么值得争论的,据很多资料记载,他不仅功夫厉害,而且我都可能打不赢他。
在春秋战国时代,出来混是很不容易的,哪像明星吃香的时代,只要把电影演好,就可以威风凛凛,万人热捧了。
那时乱得很,练武就成了常事,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在当时就是鲁国著名勇士,被称为“万人敌”,他的这种体能,毫无疑问,已经遗传给了孔子,所以孔子本人也是精通“六艺”,包括骑马、射箭术。他就是凭这些技艺才能周游列国的,否则恐怕早“挂”了……
孔子周游列国时,其师徒一度在陈蔡之间遭到围困,绝粮之际,跟从的学生有些病得都站不起来了,但孔子一人还在那里不停地弹琴唱歌,由此可见,孔子的身体素质非同寻常,很可能继承父亲的内功底子。你想,他父亲叔梁纥,60岁才生他,一个年逾花甲的老人性事还那么厉害,说明了什么?
孔子教的“六艺”,就有射箭
孔子教学的科目就是“六艺”,具体说来,其中包括了骑马、射箭两项。《述而》记载,孔子能射飞鸟;《微子》记载,孔子63岁时还曾亲自为学生驾车;《礼记·射义》记载,孔子有一次射箭,观看的人里三层外三层,跟围墙似的水泄不通……可见,射箭、骑马,都是孔子的拿手好戏。
《呂氏春秋·慎大》记载:“孔子之劲,举国门之关。”《列子·说符》记载:“孔子之劲,能拓(举起)国门之关。”大家知道吗,那时普通的城门闸,都重达千斤哟,都城的城门闸,就更厚重了,孔子都能够靠双臂托起,可见孔子的力气之大。
《淮南子·主术训》还记载:“孔子之通,智过于苌弘,勇过于孟贲(古代勇士),足蹑与郊菟,力招城关,能亦多矣。”这是说,孔子不但力大无比,还能飞跑,追逐野兔,这样看来,或许他还练过轻功呢!
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长九尺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那么,这种尺寸换算成今天的尺码,应该是多少呢?古代的度量标准不一,曾经有人根据出土的文物来推算,先推算出一种大致的情形:河南安阳殷虚出土的周朝骨尺合今天21.92厘米,按照这个尺寸,孔子的身高是2.1米;河南洛阳金村古墓出土的战国铜尺合现在23.1厘米,按照这个尺寸,孔子的身高接近2.2米;而安徽寿县楚墓出土的战国铜尺合现在22.5厘米,按照这个尺寸,孔子的身高是2.16米……按照这些尺子,孔子的身高在2.2米至2.26米之间。
因此,我们大致可以得出一个比较靠谱的结论,不论根据哪一种尺子,孔子的身高都有可能在两米,这在今天,孔子就有可能只比姚明矮点、而比很多人都高了,这么魁梧的身材,本身就是一种优势,不去练武肯定可惜,更不必说在那个冷兵器时代,很多时候是要靠发达的四肢取胜的。
孔子的弟子中,有不少武功高手
因此,身高两米的孔子被称为“长人”,力气大,武功高,击剑、射弓、驾战车、吹拉弹唱都很厉害,还擅长跳大神、看风水,挖坟量尺等。他有三千多手下,其中武功好的有七十余人,比现在有些黑老大还厉害,当然肯定比我的三脚猫功夫厉害多了。据《史记•孔子世家》载,鲁定公十年(公元前500年)的夹谷会盟,孔子大显身手,提剑杀死了企图对鲁国国君动手的人,这是很有名的。
说到孔子跳大神、看风水,挖坟量尺等,其实即是当时的“儒”,是一门职业,从事儒这一职业的叫“儒人”,具备一定的专门知识,这一职业是从《周礼·地官司徒》中“卜师”,“丧祝”、“司巫”等分化出来,与“卜师”、“巫祝”相类似;而当时的学者就是术士,孔子早年就在贵族家帮助贵族办理婚丧庆吊之事,“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论语·子罕》)……
孔子的这些异功,再配以他的面貌形象,更是“绝配”!
我曾经看到过一则消息,汶川地震那年的6月13日,中国孔子基金会向海内外发布了由山东工艺美院创作完成的孔子标准像塑像(初稿),并表示在9月孔子诞辰之前,将广泛征集各方意见对初稿进行改进。
当时,福建文史界有专家认为,孔子基金会发布的标准像初稿中的孔子面部微笑露齿,形似“啮牙”,让人难以接受。福建师大历史社会学院博导胡沧泽说:“孔子像的塑造需要关注艺术的美感,形象应该是历史基础上的升华。”
历史学专学狄宠德也说:这个孔子塑像“其面部表情、形体动作都有些趋向普通人的庸俗化,不够具有美感。”……总之一句话,有些人已经习惯搞“标准像”,认为孔子应该是一个所谓“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的完美智慧老人状。我看了这些言论,差点没把大齿笑掉,而也成“啮牙”。
事实上,孔子并不属于“帅哥靓妹”那一拨,有些人想当然了。
史书《孝经·钩名决》说他:“海口、牛唇、舌理七重、虎掌、龟背、辅喉、骈齿。”《春秋演孔图》说他:“首类尼丘山,长十尺,大九围。”总之,凡异人就会有异相,如“黄帝前额像龙,皋陶嘴如马口,尧有八彩眉,文王胸有四乳,舜重瞳,晋文公肩胛骨连生……”都不那么标致的。从相学角度上讲,相学讲人的面貌,有清、奇、古、怪诸相,即“怪”的相也可出奇人、出雄杰。
“异功”配“异相”,才符合武功高手孔子呢。
孔子长有一副“异相”
如果,我们又将李白等文人演成武功高手,我想,有的人恐怕同样会认为是“恶搞”而要“愤怒”的吧?香港某部电视剧中,就曾把李白演成一个武林高手,也有人提出过批评,说香港电视剧太胡闹了。
但事实恰恰是,李白擅长剑术,15岁就开始向当时的高手学习过,长期经历游侠的生活,而且按照他自己诗中的暗示,似乎还做过刺客。
另外,辛弃疾也是武林高手,曾率领数百人杀入二十几万人的大营。像老子,习练“粘连黏随”,这就是太极拳的早期拳法;像孟子,武艺特点是丹田内功强大……这些,恐怕是某些没多少历史文化知识的人,想也不敢想的。
连我这表面上看似文绉绉的一介书生,虽不是什么武功高手,但谁要是惹到我,老子照样也可以一拳把他打到门背后去。曾经,有个小伙子在我以前工作的办公室胡闹过,那天,我生气了,一运气,单掌一推,啪就把他打到门那里去,门旁的柜子也被撞得摇晃起来……所以,我们不能单从外表看人,有时候,人的另一面,也许就是疯狂的野兽呢!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